公司為客戶提供基于互聯網的應用服務,包括域名注冊、虛擬主機、企業郵箱、網站建設、數據庫開發、網絡營銷、網站優化,網站維護等。我們具有豐富的網站建設經驗,精通于各類網站的開發和設計,包括美工設計
從2014年以來,P2P的“唱衰論”就不絕于耳。從2007年P2P這種全新的金融形式進入中國視野,經歷了緩慢孕育的5年后,從2013年網貸行業開始進入井噴期。這個時候“互聯網金融”這個詞也更多的被我們所提及。
2013年800家,2014年1613家,2015年最新數字3858家。這些代表了P2P行業發展迅速的數字,并不總是給行業帶來驚喜。截至2015年底,網貸問題平臺數量已經達到1351家。
于此同時,“非法集資”、“詐騙”“平臺跑路”、“資本寒冬”、“資產荒”、“虛假標的”的可怕標簽被一并的貼在了所有P2P平臺上面。
如今投資人談“P2P”色變,平臺人對“P2P”三字避之不及,行業人喊出了“去P2P化”的口號。連傳統金融行業因為被P2P分了一杯羹,也是對之看不起的同時,又要打擊一下的。你看,農行都可以因為38億票據窩案震怒,拿P2P出氣,P2P到底招誰惹誰了?
為什么從最開始的互聯網創新的寵兒,成了現今金融港界的丑聞主角。不招人待見,又被人歧視。
筆者前不久見一位企業分管投資的高管,和我談起P2P,露出的鄙夷之情我記憶猶新。他問我,覺得P2P怎么樣。我說,現在很亂,但是將來征信市場建立并成熟,監管細則正式下發,國家的一些金融改革、金融整頓政策落實以后,P2P前景其實挺好,這大概要花幾年的時間。他不以為然,還高談闊論的和我談起了自己的投資理念。這位高管認為,“P2P前景并不好,未來P2P99%都會死掉,只剩下由BAT這種大企業建立的兩三家平臺。而且至今為止,很多大的發展的好的P2P平臺并未盈利,獲客成本高昂,沒有什么利潤前景。所以至今我們公司沒有投資一家P2P公司。”
這個時候我也只能呵呵一笑,心里想,怪不得這家公司做不到紅杉資本、聯想投資、IDG、摩根史坦利這種級別。因為這位投資高管實在是目光短淺,要么就是他們資產規模太小,只能投資“既得利益很明顯”的企業,然而又沒有能力鑒別平臺兩三年以后的發展狀況,因此干脆放棄投資了。
豈不知,P2P如今進去所謂的“戰亂時期”也是有原因,亂過之后就是大一統,就是長久的穩定和發展。
P2P作為新鮮事物發展于互聯網,它看起來和“民間借貸”很相似的原理,使它很容易復制。他的好處大大,導致各行各業有點閑錢、有點野心的企業都進入了這個行業。他們有的是真的想要干一番大事,有的只是借著這個可復制的幌子“爽一把就死,撈完錢就走”,有的是沒有任何金融基因,自以為做起來很容易,進來了以后卻發現“啃了一坨翔”。最后就是我們看到的詐騙、跑路、破產殘局。普通投資人終于在股票之外找到了一個收益如此高的理財品種,“賭徒”心態打敗了風險意識,導致很多人被騙,被騙后罵娘。
然而P2P會就此就煙消云散嗎?笑話!P2P在在中國將來的市場前景不可估量,你可以鄙視某一個平臺,但請你不要鄙視P2P行業。
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資料顯示,我國小微企業占全部企業的比重達到95.6%。貢獻了中國60%的GDP和50%的稅收。然而銀監會數據顯示,截至2014年12月末,全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20.70萬億元,只占全部貸款余額的23.85%。中小微企業貸款難、貸款貴的問題一直凸顯。
據今年第三季度宏觀經濟數據也顯示顯示,9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92.13萬億元,同比去年同期增長15.4%。與此數據相對照,9月P2P貸款余額增至3176.36億元,同比去年同期增長492%。從貸款余額同比增長速度來看,P2P行業對于我國經濟持續增長發揮的作用不可小覷。
2016年的行業交易額近萬億,還完全達不到整個市場的二十分之一,中小微企業貸款的需求量只會是有增無減。而國家給P2P的定位就是要貫徹普惠金融,解決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難問題。
我國金融市場,資產證券化不完善,金融監管不完善,金融創新不夠徹底,征信大數據沒有完全建立,如今正是大變革時期,也是金融市場矛盾集中爆發的時期。從近期的新聞和國家監管意見中相信有心人會發現,出問題的不止是P2P,票據、股票也一樣。國家要一并管的不僅是P2P,證券、保險、基金、支付也一樣。
金融市場不完善的罪不能全部怪在P2P頭上,它頂多似乎一切矛盾爆發的導火索。而且似乎,P2P的臭名聲,也遮蔽了投資人的雙眼,導致金融市場爆發其他丑聞,大家也沒那么在意了。如果你不想做掩耳盜鈴的人,及時發現矛盾,解決問題,對包括P2P在內的金融行業進行整頓才能讓整個市場變的更好。
我還是那句話,將來征信市場建立并成熟,監管細則正式下發,國家的一些金融改革、金融整頓政策落實以后,P2P前景不可估量。你可以鄙視某個平臺,請客觀看待P2P。
新聞 / News
我們了解大中小型企業的生意模式,需求,我們倡導讓客戶感知產品的應用體驗價值,而不僅是產品的功能